时间:2023-01-17 21:31:09 | 浏览:1293
今天中午和朋友在单位食堂吃饭聊天的时候,朋友告诉我他弟弟才工作2年,但是一个月的公积金双边合计为4300元,这样的公积金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样的收入水平怎么样?听到他这样说后,我直接告诉他这样的水平可能已经超过90%的上班族了,至少要比我们这些在银行工作的人要好很多。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如果你一个月公积金双边单位和个人共计缴存4300元,那么单位和个人缴存的金额都是2150元,我们都知道公积金是按照上年度总收入/12*12%计算出来的,是按照上年度的收入总额除以12计算出每月的月均收入,然后再按照缴纳的12%的比例计算出来的。
那么可以计算出上一年度一个月的收入为17916.67元,一年的总收入就是215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真的是远超身边的很多人了,也属于高收入群体。
公积金单边能交2150元,这样的单位太少了,真的是良心企业,也只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才能按照12%的比例给员工缴存公积金。很多民营企业和其他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是不缴纳公积金的,就算缴纳也只是按照6%的比例,甚至按照更低的比例缴存,公积金在私企来说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作为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仅仅是每月缴存的公积金已经超过很多人的月工资收入了。
如果你每个月的公积金缴存4300元,那么的收入水平绝对超过全国90%以上的人了,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了,应该以单位为家了。
超市的收银员、饭店的服务员、酒店的保安、商场的售货员,这些人工资一个才会有多少,很多人的工资每个月可能也才3000元-4000元吧。因此,每个月缴存4300元的公积金,仅仅是公积金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人的工资收入了。
能做到每月为员工缴纳4300元公积金的单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如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老师以及大型医院,当然了并不每个人都能拿到每月4300元的公积金,一般都是有职务的一些人,普通公务员也不可能达到每月公积金4300元。
2.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垄断性国有企业。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烟草等等公司,这些公司的正式员工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3.经营效益很好的地方性国企。有些经营效益或者规模相对较大的地方性国企,也可以为员工每月双边缴纳4300元的公积金。
4.大型的民营企业。比如华为、比亚迪和其他的互联网大厂等等。
5.军队。
公积金是一个单位中最大的福利,公积金也属于我们的个人收入,而且只有相对大型的企业才为员工购买公积金,企业不为员工购买保险属于违法违规,但是企业可以不给员工购买公积金,国家也没有强制规定要求企业为员工购买公积金,因此能主动为员工缴纳公积金而且单边金额2150元,这样的单位确实不错。
我本人在银行工作,每日每夜的忙,工作状态可以说是每天白加黑,每周007很少双休,我的公积金双边合计才2800元,我部门的总经理一年收入也才20万左右,普通员工的收入在13万左右,但是工作真的很忙很累。所以既然有这样的单位公积金单边能缴纳2150元,这样的单位真的很不错。
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8月15日发布了季度投资组合更新,披露了其截至6月30日的美国股票持有量。仅在过去六周内,该头寸的价值就从1220亿美元跃升至1550亿美元,苹果股价在此期间反弹了27%。
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512800)翻红,现涨048%,截至10:57,成交额达157亿元。上交所数据显示,银行ETF(512800)最新融资余额达1174亿元,持续维持上市以来高位。截至8月16日,已有张家港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南京银行4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半年报。
8月18日,平安银行披露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资产总额51,087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实现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2022年上半年,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402亿元,同比增长44%,零售业务净利润11065亿元。
而且理财经理推销理财产品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如果能推销一些比较好的产品,还是对投资者有利的。另外,在银行买理财,银行还会先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这可以让投资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理财风险承受力,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报告披露期,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与去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出现下降,且个股轮动频率也较以往有所加大。部分理财产品微调权益资产比重具体来看,以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权益类产品为例,截至今年半年末,该产品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810%,而在今年一季末、去年末分别为3523%、3313%,年内累计降幅为713个百分点。
8月以来,包括中银理财、招银理财、浦发银行、中原银行、深圳农商行等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称,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幅度多为10BP或以上。贝塔研究院相关人士也对记者称,目前很多投资者的思维还是将业绩基准看作是未来会兑付的预期收益率,在理财产品收益未达标甚至破净时内心无法接受,并向监管机构投诉。
每经记者:李玉雯每经编辑:廖丹每经记者注意到,近期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例如,中银理财的“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7”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由270%-400%(年化)调整至250%-380%(年化);
而安全性较高的理财,年收益率大多在2%—3%之间,超过3%的还是比较少的,超过4%的基本没有。因为银行存款的期限最长也就是5年,超过5年的最多也就只能按5年期的利率计息。因为银行存款的期限最长也就是5年,超过5年的最多也就只能按5年期的利率计息。
截至2021年末,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清零,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任务,特别是中小银行已按时完成整改工作,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目前各大银行历史上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实际表现来看,低风险理财产品仍然是比较安全的,尤其是R1的安全性非常高。
事实上,不仅是李先生,不少网友在网络平台上晒出了自己购买理财产品亏损的经历,并直呼“被‘理财刺客’刺了一剑”。专家观点普益标准研究员雷文杰:投资者要理性地看待理财产品净值的短期波动,避免受情绪驱动,产生“羊群效应”。